端午,總是瀰漫著如水的憂傷情緒。

 在我看來最能渲染端午情緒的,就是艾蒿。艾蒿,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記得在我的家鄉,田野裡,溝壟邊,隨處可見野生的艾蒿。它沒有妖嬈綽約的形體,也沒有芬芳艷麗的花姿,它只是以淺淺的綠色,點綴著鄉野樸素的大地。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早有記載:「五月五,四民踏艾草,懸於門戶上。」那時每當到端午節,媽媽總會割回許多的艾蒿,綁成一束,高高懸於門的兩側。進進出出,不經意間,艾蒿散發出來淡淡的帶有些許苦澀的味道,總會覺得沁人心脾。傍晚的時候,我們也會用艾葉煮好的水來洗澡,殺滅細菌。然後扣系五彩絨毛線。此謂:驅毒辟邪。

 千年風俗的延續,正是傳統不朽的魅力。只是似乎已經偏離了「端午」原本賦予的意義;似乎也忘了那躺在汨羅江底的屈子……而現在,端午儼然變成了一個空洞蒼白的時間符號;成為懷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又一個固定時間點。只是身在異鄉,依然會記得散發著淡淡苦澀味的艾蒿。

 沈從文先生將艾蒿比作暗夜中黑色的長蛇,這是最淒絕的比喻。傳遞出的那種心顫的孤獨,與如水的苦澀。讓人輕觸微涼。或許這就是艾蒿的質地吧!

 人在旅途,身在他鄉的人,應該會感同身受吧。陌生環境,未知前途……凡此種種,感覺自己就像那條黑色長蛇,孤獨的遊走在大地上……

 現在我已明白,端午的滋味,一如艾蒿那種淡淡的苦澀……

 如水的苦澀……

 

[回上層目錄]

除商業用途,歡迎轉載。
轉載時請勿更改、刪減、或增加任何文字;並請註明出處。
以上文字或圖片若有侵害到任何人的權益,請來信至
dcc@act-io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