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節日的來歷各有不同,蘊含著不同的意義,有關它們的一個個多姿多彩的,委婉動聽的故事世代流傳,然而時間的河水洶湧奔流,難免會有個別的被掩藏在歲月深處的河床上,漸漸被人們冷落,但又不曾遺忘。又因如今西節東漸,冬至過後便是西方的聖誕節,比起聖誕節的狂歡氣氛,冬至就顯得稍遜一籌,似乎玩不出什麼激情,但它所擁有的那種嫵媚與質樸,透漏出傳統美,這種傳統美中有它其金子般的質地,有它耐人尋味的溫情。

 俗話説:「冬至大似年」。冬至,神秘而又古老的節日,依照我國傳統的歷法,一年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又稱冬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歷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自古至今,人們對冬至都很重視,冬至被當作是一個較大的節--另一個新年來過,如先秦時,每逢冬至,君主們都不過問國家大事,而要聽五天音樂;百姓也不下田耕作,在家盡情玩樂。古人認為它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於是就用很多風俗來豐富自己的生活以證明冬至的重要性,並從中找到很多精神寄托,所以自古以來就有慶祝冬至的習俗。

 慶祝冬至的風俗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按地域不同,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民族文化。
冬至吃餛飩,早在南宋時候,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後來逐漸盛行開來,民間俗稱的「冬至餛飩夏至麵」就是最好的寫照。

 冬至吃湯圓,以江南最為盛行。古人認為冬至雖然處於寒冷的冬天,但過了冬至,春天就慢慢臨近,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預示年終有所歸宿,「圓」就是意味「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用吃湯圓就是預示全家團圓,幸福美滿。

 我國北方的不少地方,在冬至這天有吃羊肉和狗肉的習俗,人們說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且中醫認為狗肉和羊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所以民間至今還有冬至有進補的風俗。

 而在我們河南老家,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俗稱為吃「捏凍耳朵」。傳說南陽醫聖人張仲景原在朝廷做醫官,告老還鄉的時候恰好碰到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到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於是他就叫徒弟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一起放在鍋裏煮熟,並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起來,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入鍋中煮熟,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吃了這種東西後,凍爛的耳朵奇蹟般的就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吃了餃子不會凍壞耳朵,至今河南還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謡。經過數千年的流傳,冬至吃餃子有了更深刻的意義,不同的餃子餡則代表了人們不同的期望:

 芹菜瘦肉餡:即勤財之意,預示財富源源不斷來;
韭菜雞蛋餡:即久財之意,預示財富能長久擁有;
白菜豬肉餡:即百財之意,預示各種財富都擁有;

 河南的冬天,寒風刺骨,冰天雪地。為了我們在寒冷的冬季不受凍耳朵之苦,媽媽總是把這種希望寄托在冬至吃餃子上,以期望能給我們家人帶來好運。

 冬至那天,媽媽總是一個人忙裏忙外,做餃子餡、撖麵皮、包餃子,後來我大了一點,在冬至的時候就會和媽媽一起包餃子、煮餃子,媽媽為了我們一家人操心太多了,她的額頭上已過早地有了皺紋,頭頂也長出她同齡人少有的很多白髮,當我坐在灶火下燒火時看媽媽忙碌的身影,才知一個母親她有多麼艱辛,多麼偉大,霧氣從散發這餃子香味的鍋裏升起來,雖然遮住了她漸漸衰老的面容,可是它怎能掩蓋一位母親為了孩子所付出的那滿腔的熱誠和真摯的愛。就這樣,媽媽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如今我的媽媽已經老了,和其它一切走向老年的人一樣,媽媽的動作顯然已經沒有以前利索了,可是她從來沒有抱怨過,為了我們這一家人,一如既往的操心、幹活。

 日子如白駒過隙般飛逝指尖,每當一個節日或節氣到來時,總會讓我多一份懷鄉的情緒。秋風一陣陣吹過,樹上的葉子漫天飛舞的時候,冬至節又到來了,自從來深圳到現在,已很少再吃到媽媽做的餃子嘍,非常想念。還好公司附近有一家東北餃子館,所以有時我們會跑去那裏吃餃子,那裏面各種餡的餃子都有,白菜豬肉餡、芹菜豬肉餡的等等,但吃的時候總覺得少了什麼東西,沒有媽媽做的那個味道,我想可能是這裏的餡子缺少媽媽的愛吧。而今,冬至又將到臨,在這遙遠的異鄉,我仍不會忘記這個家鄉人惦記的節日,我一定會去吃餃子的,以慰自己的思鄉之情。

 聽老人們說起,冬至節民間還流傳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狀況的。一般是在紙上畫成九欄,每欄繪成九枚銅錢,每錢代表一天,這様整好九九八十一天。每天用毛筆根據「上畫陰,下畫晴,左風右雨雪當中」進行塗抹,以此來看來年農民的收成是否豐盈。

 聽起來感覺古人非常的聰明,也非常的有趣。然而在這個經濟騰飛的社會,我們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省去了很多古人的繁文縟節,同時也失去了很多非物質的文化遺産,我們還未能看到它是什麼模樣,像冬至帖「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就這樣己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仍在流傳。

 傳統的冬至,以食盡慶,以閑盡樂,代表著節氣循環的開始,意義重大,寄托著千萬人對美好、平安、幸福生活的追求。風情依地各異,各有不同,食中有意,語中有情,心中自有喜。古時甚重,今時難忘,冬至的民俗風情依舊孕釀著冷冷冬日的暖暖溫情,以至至今。
 

[回上層目錄]

除商業用途,歡迎轉載。
轉載時請勿更改、刪減、或增加任何文字;並請註明出處。
以上文字或圖片若有侵害到任何人的權益,請來信至dcc@act-io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