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久未碰面的朋友時,朋友通常都會有三種情緒反應,第一種是愁容滿面型,朋友會憂心忡忡地開口詢問我是不是生病;第二種是驚奇訝異型,朋友會拉大嗓門提高聲量地詢問我怎麼瘦身法;第三種則是疑惑納悶型,朋友會對著我直盯猛瞧地謹慎確認我的姓名。面對朋友的情緒反應,我往往會開懷大笑,因為我知道對方會有這些情緒反應,主要是來自於這一年來,我在不靠瘦身藥物的協助下,我的體重減少23公斤、腰圍縮小8吋的關係。

 

  其實我自己也沒料到我所採行的瘦身方法,會有這麼大的效果,當初只是單純想瘦身而已。一年前會產生瘦身的念頭及動力,是因為在去年我忙碌於為公司申請上櫃案,常忙到宵夜時間才吃晚餐,回家又累的倒頭大睡,導致半年內增重十公斤,偏偏又剛好碰巧遇到我要表演國標舞成果展,尋找不到適合的漂亮舞衣,想想看一個露著乳溝腰部又掛著三層肉的舞者,怎會令觀眾產生想要欣賞曼妙舞姿的興趣呢? 這根本不具說服力,對我真是當頭棒喝啊! 使我立刻下定想要瘦身的決心,而且腦海中產生一股我一定要成功的戰鬥力。

  坊間聽過的瘦身方法何其多,但在選擇正確瘦身法前一定要先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每種瘦身方法的優劣點,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瘦身方法都適用每個人,選擇錯誤的瘦身方法不但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而傷害到身體。在此我很樂意將我的瘦身大作戰過程、方法與經驗跟大家分享,衷心盼望大家都可以瘦身成功且擁有健康的身體。

  首先,我將我的瘦身過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選擇適合的瘦身方法,我為瞭解肥胖產生的原因及具備正確的瘦身觀念,我特地購買一本瘦身指導書籍,書名叫做「速效減肥法」 (曾漢棋著/晨星出版社),作者是一位榮總醫生,他用醫學的理論觀點解說肥胖形成原因及各種速效瘦身方法,我在考量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後,決定採用食物卡路里熱量控制法。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於是我為瘦身作戰特地準備必需工具,一本工具書「食品熱量一覽表」 (牧野直子監修/笛藤出版社)、一個秤食物重量用的調理秤、一個秤體重用的電子秤(到小數位一點)。食品熱量書籍是為讓自己清楚知道哪種低熱量食物可以下肚;調理秤是為計算每種下肚食物的熱量;電子秤是要在每天清晨起床後量體重用,除了瞭解每天瘦身成效外,還要記錄每天體重數字,以便於日後可從體重曲線變化圖中瞭解個人生理狀況及控制瘦身幅度。但不要先被這些複雜的事前準備打敗而大打退堂鼓,因為待瘦身法實施一陣子後,一切的瘦身動作將會變成習慣,變成生活習慣後就會成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為。

  第二階段是飲食控制,飲食控制在瘦身過程中扮演成功與否的關鍵,就算有再好的瘦身方法,倘若飲食不稍為嚴格控制,也有可能演變成越減越肥的循環。為說明如何控制熱量,可以先把自己的身體想像成是一座儲蓄熱量的水庫,如果持續補充熱量而不耗用,儲蓄水庫的熱量水位就會上升滿溢,此也就是造成身體肥胖的原因,所以在瘦身過程中飲食控制是絕對必要的措施。再來說明熱量耗用的簡單計算法,每個人的每日熱量需求是依照活動量、實際體重與理想體重的比值來決定,若以一般上班族來說,一公斤體重的每日熱量耗用約需30大卡,若要維持50公斤體重就需要1,500大卡,若控制每日攝取食物熱量僅1,200大卡,則不足的300大卡部份則會耗用到原先身體所儲蓄的熱量,待身體原先儲蓄的熱量被多耗用累積到7,700大卡左右,身體的體重就會減少一公斤,所以要事先設定好自己每日熱量攝取總額及三餐所分配到的熱量攝取控制數,每餐攝取足夠熱量數時就要停止進食,餐與餐之間要有所控制不可多食,剛開始雖會有飢餓感,但過一週左右食量將會明顯變小,且因已漸學會如何挑選熱量較低又有飽足感的技巧,飢餓感將會慢慢減輕,實行到一個月左右,整個身體將會非常習慣低熱量進食,對於輕食會感到輕鬆舒服無比,反而碰到大魚大肉會因過於油膩而造成腹瀉。在此簡單說明幾項飲食控制的原則:

1. 不可為求快速瘦身而讓每日熱量攝取低於1,000大卡,長期熱量攝取過低及太快速減肥會妨礙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我姐有一個小孩因過度肥胖被男友拋棄,一氣之下每日只靠吃蕃茄及意志力減肥,雖然在半年內瘦身50公斤,但到最後卻因身體機能運作不正常而住進加護病房觀察,同時也因過度壓抑慾望而罹患厭食症及憂鬱症,這真是得不償失的慘痛代價;我也詢問過婦產科醫生,醫生表示太快速減肥確實會導致身體荷爾蒙分泌紊亂、新陳代謝失調,所以在瘦身過程中千萬要注意控制瘦身的速度。

2. 只要知道食物的熱量有多少,不需特別刻意控制口腹之慾,過度控制口慾反而會使食量大增。假如情人節時收到男友送巧克力來,那就先搞清楚一顆巧克力熱量有多少,然後從當餐可進食熱量額度扣除後,大方嚐嚐甜蜜的滋味吧! 不過嚐甜蜜滋味的代價,就是那一餐有可能肚子會提早飢餓。

3. 不論肚子是否飢餓三餐都一定要進食,新陳代謝才會正常運作。不可因中午肚子不太飢餓就不進食,反到傍晚時卻因饑腸轆轆而大吃大喝,這樣會擾亂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同理,不可只在上班期間對飲食有所控制,但到假日卻失去節制老是吃大餐,這樣也達不到瘦身目的,要學會對大餐邀約說不。以我現狀來說,朋友若有邀約,尤其是去吃到飽的餐廳絕不赴約,我會跟朋友要求改約去可吃輕食的餐廳聚會,即使無法瘦身對身體的腸胃負擔也會小一點。

4. 早餐吃飽一點,可使一天的新陳代謝運作更快。以我目前進食的狀況來說,早餐的菜單通常是饅頭夾蛋、燒餅包生菜沙拉或蔬菜手捲,午餐則選擇簡單方便的食物,例如奇異果、茶葉蛋及烤地瓜等,晚餐則喝小魚乾或雞胸骨熬煮的蔬菜湯、燙青菜或蒸魚,一切以不多耗費準備功夫為原則。

5. 晚上要設定一個進食的最晚時間點,超過時間點就絕對不要再進食,若真的飢餓難耐那就進食流質食物,避免讓固體食物囤積在肚內變脂肪。我一週要跳二次國標舞,往往下班後為趕赴上課而無睱進食,當日晚餐我就會故意選擇不吃,待跳完舞後再去吃碗冰品冷飲,既可節食又可解渴。

6. 進食雖要符合低熱量的訴求,但也要兼顧身體的養份攝取,在少進食肉類食物的情況下,蛋白質的攝取一定要足夠,不然身體原有的養份會流失,所以每日可吃蛋或每週吃肉類食物來補足。我常會刻意每日吃一個茶葉蛋或每二週選一個晚餐吃份包著三層肉的大刈包,以免腸道因不夠潤滑而便秘。

7. 糖量的攝取要控制,建議少喝含糖飲料。早餐我絕不喝奶茶,而且我會在進食前特地喝一大杯稀釋無糖果醋,好清理腸道以防便秘,下午有時我仍會喝熱咖啡,但會把糖量改為三分甜,或改喝冷泡茶,早上進辦公室時泡一大壺足夠一天飲用。

8. 進食纖維質較多之粗糙食物,雖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但進食過多反而會增加腸容量並影響正常蠕動而使胃腸道脹氣不適。之前我以為多食用竹筍或地瓜類食物應該可以補充纖維質以讓排便正常,沒想到反使我胃腸道脹氣而不適;還有我也誤以為多飲用高纖豆漿應該可以多補充纖維質,沒想到連續喝完二瓶後卻也因胃腸道脹氣而不適,這我才發現原來豆製品食物中有數種抗營養因數,其中有一種是腸胃脹氣因數,它能使人產生胃腸道脹氣、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現象,所以當下我才明瞭纖維食物食用適量對人體是有益的,食用過量反而無益有害。

  最後階段就要談談適度運動的重要性,因為利用食物卡路里熱量控制法雖會讓人體重急速下降,但實行到第二個月後體重就會進入所謂的停滯期階段,這是因為身體的新陳代謝系統啟動自我保護作用所致,當身體無法吸收到足夠熱量補給時,就會自動降低身體熱能的消耗,否則身體機能就會因為熱能不足而受到傷害,此時為提高身體新陳代謝只有三種方法,那就是選對食物讓食物在轉換時熱能能自動消耗(例如澱粉轉換成葡萄糖)、提高身體的溫度(例如泡熱水澡)及運動,為了兼顧讓身體曲線更完美,我選擇運動而且是適度的運動。因為一開始我為運動曾興致勃勃的大肆採購裝備而且雄心大志的跑去新莊運動公園跑操場,但我只跑了二天就因懶惰而放棄,後來我想起以前在選修運動與休閒課程時,老師曾提起過一種與在水中游泳有同樣效果的抬腿動作,那就是讓膝蓋朝上將大腿儘量往上抬至胸部高度再放下,此動作不僅可鍛鍊全身肌肉而且能讓腹部肌肉緊實,最重要的是這動作可以在家或出差時隨心所欲的做。於是我就在家很認真的從早晚二腿各抬十下做起,剛開始受限於大腿肌肉無力且小腹凸出的關係,往往做到十下我就因腿酸而停止,但為達到足夠的運動量,我就邊看電視或報紙時,再邊做腰部前後擺動動作約十分鐘左右,後來隨著大腿及腹部肌肉漸漸有力後,抬腿數就慢慢與日俱增,直到現在我的二腿已經可以早晚各抬一百下且抬完腿後順便讓腰部挺直將大腿往後踢,以達到全身肌肉伸展的目的,這樣的柔軟操動作不會太勞累而且可以讓上班族的我活動全身筋骨。另外,在我每日清晨運動完畢後,也會趁著身體排汗順便用粗鹽搓揉身體,此動作可以讓皮膚去角質及保持毛細孔清潔暢通,待把粗鹽沖掉後我會再用瘦身霜塗抹身體,並在脂肪較多處按摩多下,讓身體可以更緊實,早上運動後沖澡確實可讓人神輕氣爽。

  自從決定瘦身作戰這一年來,體重數字的變化著實會令人非常在意,常會因體重減少0.1公斤而雀躍不已,也會因體重增加0.1公斤就嚷嚷要再努力才行,不過千萬不要陷入體重數字的迷失中,體重數字的降低不代表人的身體就是健康,要如何瘦的健康又漂亮才是真學問。常聽聞報紙上那些亮麗女明星說道:「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就是在鼓勵大家只要努力勤保養一定也可以美夢成真的,現在的我深深認同這句話。在整個瘦身過程當中,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瘦身祕訣只有「少吃多動」四個字,這四個字說起來是很輕鬆簡單,但真要實行可就有其困難度存在,惟有靠毅力才有辦法成功,肥胖不是一天造成的,當然瘦身也不會一夕就達成目標的,千萬不要因苦無成效就放棄或急於有所成果而下猛藥,想要瘦身就必須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接下來我所要面臨將是如何維持不復胖的問題,日後有機會可以再續談。

 

[回上層目錄]

除商業用途,歡迎轉載。
轉載時請勿更改、刪減、或增加任何文字;並請註明出處。
以上文字或圖片若有侵害到任何人的權益,請來信至
dcc@act-io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