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似乎是台灣近期一個另人擔憂的議題,什麼是「少子化」?簡而言之,就是人們不想多生小孩,甚至不想生小孩了。至於「少子化」所造成的衝擊,不單單因只有就學人數降低,許多國小、國中大量減班、併校或廢校,而造成過多的流浪教師那麼簡單而已。

  依據主計處的統計預估,若依照目前現行的人口成長趨勢,以及沒有其他重大事件的干擾,如戰爭、大規模傳染病或天災,台灣在2030年後,人口將出現負成長,即是死亡率超過出生率。當死亡率大過於出生率時,簡單的說就是老年人比年輕人還要多,則就變成一個年輕人要養一個老年人,甚至是要養一個半、兩個或三個老年人。這樣簡單的數字,或許有些人還不覺得有什麼好害怕的,但是,若提到在這樣明顯失衡的人口結構下,所有的社會保險如公保、勞保、健保、國民年津等,都會因繳保費的人減少、領保險給付的人卻增多的情勢下,進而加速入不夫出財務黑洞的產生,最後這些社會保險將只有破產倒閉關門大吉的命運,如此,這可是一個很嚴重的財政危機、社會危機與政府信用危機。

  想想,你我目前辛勤工作,從我們的薪水提撥一定的比率繳納勞保與健保費,目的是為啥?還不是希望當我們退休時,能順利拿到一筆退休金、安享晚年;或是,當我們年老百病纏身時,能獲得較好的健康醫療照顧。但若一旦當勞保、健保破產時,大家想想我們期待的退休金或健康醫療全沒了,以前所繳的保費全部蒸發一毛不剩,那你們難道不會出來抗議或暴動嗎?除非為了避免社會保險破產,政府就只有不斷加重年輕人的保費負擔或稅賦,盡可能填滿財務黑洞,如此卻只會加深了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矛盾情節。除此之外,「少子化」還會造成生產力的降低、經濟力的弱化及消費力的衰退等等。

  「少子化」既然那麼可怕,那我們就鼓勵大家拼命「增產報國」吧!的確,國家相關單位當然也意識到「少子化」此一問題的嚴重性,進而試圖提出一些政策措施鼓勵生產,如育兒津貼、育嬰假等,以扭轉此一趨勢。但這些錯施卻只能隔空騷癢,無法正中要害,對於不想生小孩的家庭根本產生不了什麼想「增產報國」的誘惑,因為生育與養育一個小孩的費用,不是幾萬塊的生育補助就能完全彌補的,說穿了,充其量也只有塞牙縫的份。

  然而台灣人口政策的態度,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家庭思維」,認為養兒育女仍是家庭的責任,而並非像歐洲福利國家般的思維,認為那是國家的責任。在這樣的傳統思維下,對於鼓勵生育的作法,也當然多只能停留在殘餘式的現金補助,而不知從制度面、結構面或環境面下手,以減輕家庭養兒育女的重責。

  例如對一個雙薪家庭而言,其孩子只要一出生,就得面對昂貴的保姆費,除非父母雙方要有一人退出職場,全職在家擔任照顧者的角色,或採隔代教養的方式,請公婆來擔任臨時保姆。等到小孩三歲進入拖兒所之後,又因公立拖兒所的名額即為有限,且拖兒的時間又無法完全配合父母上下班的時間,只好又得負擔一筆昂貴的學費,從私立拖兒所或安親班中購買服務。當小孩進入小學,開始接受國民義務教育之後,父母的負擔也並未跟著減輕,又得再接再勵,負擔一筆昂貴的補習費,將孩子送到補習班或才藝班。當孩子通過重重考試與升學壓力,好不容易進入大學,結果大學學費又是一筆沉重的開銷,使得很多家庭或青年學子只能透過助學貸款。當勉強完成大學學業之後,成為社會準新鮮人,開始其人生的黃金生涯時,他們卻在不知不覺中,也早已背負著三四十萬的助學負債。他們不但已輸在起跑點,甚至遠遠落後起跑點千里之遙。

  有時想想,為何我們要投資那麼多的金錢與物力在我們的下一代呢?還不是為了他們能在社會中能具有競爭力,但不正也是為國家提供更優質的生產力。然而,家庭或個人在投資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時,試問國家又盡了多少努力呢?國家到底又花了多少心思在培育我們的未來主人翁了呢?還是國家只是不斷地塑造一種家庭責任的價值,鼓吹「養兒防老」的假象,或設計一堆制度來強化升學壓力下的比較情節,而輕易地將培育未來主人翁的重責大任,牢牢地套在每個父母親的身上。這樣想想,我們幹嘛還要生小孩呢?幹嘛還要幫國家負擔提高生產力的責任?

  更可悲的還在後頭,你能想像你的孩子一出生下來,就背負著好幾兆的公債,而註定是要來還債的?政府基於選票考量,或沒有行政道德良心,一方面不斷減稅,卻又一方面不斷開例行政支票端出牛肉,然而當國家財政稅收無法負擔這些牛肉需求時,只好不斷發行公債,讓下一代的未來主人翁們,來償還上一代人貪婪與短視所遺留下來的債務。當你知道你的孩子一生下來,就已註定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時,你還敢讓他聒聒墜地嗎?

  所以,當國家在指責人民為何不在生小孩時,他們更應該問問自己,他們到底又提供人民什麼樣的條件與環境,讓人民願意去養兒育女了!
 

[回上層目錄]

除商業用途,歡迎轉載。
轉載時請勿更改、刪減、或增加任何文字;並請註明出處。
以上文字或圖片若有侵害到任何人的權益,請來信至
dcc@act-ioi.com.tw